香海禪寺

香海华藏·设计理念
      有生命的宗教艺术,不在于它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而是它所传达的佛陀慈悲信息与教化功能。佛教自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由古印度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佛陀的一代教法,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已深入民间,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信仰、哲学、思维的一部分,不论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等领域中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佛教艺术内涵。佛像制造艺术更是透过空间景观、视觉造型,以具象方式更为生动地传达佛陀的教法及佛典中重要的义理,表现佛菩萨的慈悲与庄严,因此能在人间留传延续。即使历代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佛教艺术中看到当时百姓对人生的期望与祈愿,佛教艺术的理想形式正是兼具了弘扬教理与自在生活这两个根本需求。

      因此,我们在香海禅寺万佛殿之设计初期即思索如何在建筑中表诠佛典义理,演译佛的精神。经过不断地探索推敲及实地参访,决定以《华严经》中诸佛光明的华藏世界作为香海禅寺万佛殿的建造原型。以空间景观中光的奇妙效应,辅助参访者体悟和领略华藏世界诸佛精神邃密自在之意蕴。以传达佛的教化功能为导,以道场法会之实用为主,皆能周全照顾佛菩萨与参拜者间的景、物之互动、和谐与交融。采用传统精粹的佛教造像艺术与现代高科技光学应用,凸显黎明星空中华严经描述的诸佛光明华藏世界的庄严景状,引发参拜者能体会到佛典中所宣说的诸佛世界究竟清净以及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诸佛本愿思想内涵之深意。

      在东方墙面呈现瑠璃佛国,西方墙面呈现极乐佛国,佛顶的中央呈现大莲花藻井,藻井上面大小莲华,华中有佛,最终达到当初设想的华藏诸佛海会之妙状,以表达“佛中现千佛,千万佛亦是一佛现”之华严经典;在大殿四角布置四大名山,去烘托参拜者置身于殿中,可观华严诸佛海会一一世界的清净法身;启心向佛,了悟佛陀言教的不可思议,把握当下行愿无疆,启到百福庄严的艺术效果。

      大雄宝殿建筑设计,殿势卓群、风格俊秀。宝殿内主体佛像工程“华藏世界”更以参悟佛典精理,揭示邃密自在心蕴,庄严之妙状。意为生命祈愿,社会和谐之宏愿宗旨,凿化立体长卷演绎经典。相邀主佛降至香海禅寺重开千年古刹飘散无比芬芳,研读华严经卷文心雕龙极现如来华藏留住一段沉香。精神驻峰,气宇轩昂。移步入殿,法身—毗卢遮那佛五方执席、庄严妙相,居高十六米,喜入眼帘。莲叶千佛、金刚举力,上下环绕、静穆妙喻。佛为觉行圆满之最高果位。

      主佛正面背屏呈半壁海日状,仿佛从海平面上升起的一轮新日,屏面九九八十一个叠列世界海,三千微尘佛,扇面端坐,祥云护拥,呈大气象,自在展露,佛光闪现。云屏之间,过去七佛,恰似雪山大金佛母孔雀王开屏展现、观照万劫善缘。佛旨昭然,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获最高果位回向十方;泛十方三世处处有佛,如恒河沙数,不如尽然。一一世界,清净妙乐,庄严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