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山寺

海寧史山寺

      史山寺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区硖石之北约4公里处的双山村史山(即东殳山)上。殳山,与史山合称双山。因史、殳两字方言读音近似,俗以方位称东殳山(史山)、西殳山(殳山)。

      旧时曾以殳山作为桐乡之别称,1950年始划归海宁。今名篮得主,现由通正法师主持道场,端正道风,以文化艺术复兴道场,弘扬正法,大愿成满而百福庄严,建设过程中尊重历史,接通地脉、广化善缘,规正中轴,立法堂为靠,供观音菩萨以立弘化,造华严楼宇饰庄严。
 
      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前早已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并在众宝普集庄严世界再次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倒驾慈航,甘愿居于菩萨之位辅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出离苦海;又在阿弥陀佛国土与大势至菩萨同为一生补处菩萨。菩萨悲心宽广,史山寺亦是观世音应迹道场缘源深远,古有潮音之称;今有史山寺新貌,庄严佛土,继承并弘扬观音菩萨又一应化之道场。
     
      法堂中央设供一尊圣观音像,亦称正观音自在菩萨。此尊法相为观世音菩萨本身相,是观音各种法相的总体代表。圣观音的形象为一首两臂的菩萨相,头戴天冠,冠中有阿弥陀佛像;法相表情端庄、慈祥、悲悯。殿堂四周按奉四天王像,一表护持正法,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二表原本设计为一像四面,四面八方及至十方世界都有观音菩萨。过程中受菩萨指迎,摄受于一,幻为四像,合四为五,勇猛自在,并与藏经楼五方五佛上下相应,示现华严,又合佛德,实乃悲智双运,普度有情之不二之选。

      法堂二层为藏经阁,是寺院的法乳源头,不仅在设置方面俱足精典,更是为佛弟子学佛向佛提供的栖息之所。设计格调清净,庄严神圣,以五方五佛表佛果,受十方供奉;四大菩萨表因地修行,智悲愿行,广发菩提心;四面八方八十八佛,表层层无尽,诸法平等,提供精进,忏悔之典范,为佛弟子之日常功课。总体构成观音菩萨寻声救度,跋苦予乐,表一切诸佛菩萨在因地皆受观音慈悲教化,终究成佛的大乘人间佛教观音正法体系。

      殿堂二层上下互应,殿堂内外处处圆明,庭院砖雕造景,题材取自佛教经典《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拜观自在菩萨。并以宋代禅意画作及弘一法师李淑同书法《心经》蓝本等进行创新创作,配有常明灯塔一盏、红枫一棵,九块景观石结合一汪清泉池(古称一滴泉、洗药池)和一些枯山水造景手法作成。按置于大雄宝殿与法堂莲接的照壁处,参访者置身院内顿感清雅。实为史山寺建设之智慧经典化现,弘法之慈悲甘露。播下了“读懂了此卷密意、即读懂了人生真谛!”的话头。接引有缘参众到访,外观艺术,内观人生,从而开启觉悟的人生之旅、福慧双收,观自在……

      过程中特别感恩寺方及诸位善知识的协助,上大美院-汪大伟院长及夏阳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广昌慈颜全体员工的精进努力及项目负责人的坚韧不拔的进取,在此一并感恩!